余华新作《文城》
作家余华
2021年3月9日下午,罕有公开亮相的余华,出现在国内一知名教育培训机构举办的一场“中高考冲刺——四大专家献计2021中高考的高端辅导家长会”活动上。参加该活动的其他专家还有走红网络的哲学教授刘擎、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等文化界人士。
据视频显示:余华登台时,主持人说这场演讲“不谈文学,只谈作文。”之后不到十分钟的演讲中,头发花白的余华眯缝着眼,全程低头念稿。有评论称“还是说得磕磕绊绊。”《如何在中高考写好作文》是余华讲稿的标题。他说,这是写作者的经验。自己没有做过中学老师,但是做过学生作文竞赛的评委,和语文老师有共事的经历。语文老师给他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浏览作文的速度极快。“他们不一定能细读全文,但是他们有一双火眼金睛,专门看作文闪亮的地方。所以,如何写出亮点至关重要,写作要根据阅卷老师习惯来。”
时光回到1977年,高考恢复,余华在志愿一栏填写了北大和清华,最终落榜了。在卫生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余华被父亲安排进了浙江海盐县武源镇做牙医。
他的工作是看患者的嘴和牙齿,手握钢钳,每天重复工作八个小时。不甘心一辈子这样的余华,开始写作。1983年11月,他北上,来到《北京文学》编辑部,开始了成为作家的第一步。从高考落榜到给高考学子讲作文,时光整整跨越了44年。
舆论炸锅了。一些人甚至说,先锋文学作家竟然向应试教育“投降”。某大V将余华的现场照片发布到网上,配文“文学已死”。但也有人为余华鸣不平:只允许明星代言产品,怎么就不允许作家跨界?而且文化人跟现代互联网平台的接触,说不一定能碰撞出火花。
余华为培训机构站台,“或许是缺钱吧?”这种说法也较为常见。但仔细梳理就会发现,余华并不缺钱,也不是金钱至上的人。
2018年,在作家榜上,余华以1550万元的版税收入高居第二位,仅次于刘慈欣,创下了当代中国纯文学的销量奇迹。
除了旧作持续给力,余华新作《文城》也销量不俗。2021年2月底,余华带着他的全新长篇小说《文城》回归。事实上,当余华为培训机构站台时,在某电商新书销售榜单上,余华的新作《文城》保持着近30日销量第一的位置。
《文城》让对余华新作期盼已久的读者激动地在网络上奔走相告,2月底,《文城》预售第一天就登上当当新书销量榜第一。新书首印50万册,预售第二天加印10万册。一系列连锁反应再次让大家见识到了这位国民级作家的惊人影响力。这部长篇的口碑不俗,有人认为《文城》堪称余华“重回巅峰之作”。
“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蕃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
这是《文城》的开头。随着叙述的徐徐展开,我们看到了一个背着巨大包袱的男人向我们缓缓走来。那个包袱实在太大,令经过他身边的人纷纷侧目,人们都觉得,他“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这个男人名叫林祥福,他原本是一个北方的富家少爷。不知什么原因,他背井离乡,跨越黄河长江,一路南下来到名为溪镇的南方小镇。他逢人便打听一个叫“文城”的地方,尽管得到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最终,他阴差阳错地在溪镇扎下了根。于是,以林祥福的寻找为起点,一个纵贯中华南北版图、横跨清末民初乱世的传奇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可以说,《文城》是关于一个人和他一生的寻找的故事。这个来自北方的男人为了一个承诺,一份真情,开始了一场漫长而近乎偏执的寻找。
小说里的仁义和爱,在整本书里浓厚的黑暗中,发射出亮光。比如林祥福与他的仆人田大之间,彼此以命相托的感情。比如林祥福去文城找小美的流浪路上遇到无私接纳、帮助他和女儿的陈永良,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两家从此成为一家人。小说里当然有爱情,比如林祥福对小美,小美对阿强,但是他们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命运的交织,精神生活不多。但余华对于“兄弟”之间生死不负的友谊,却表现得格外突出。
歌手李健读了余华老师的新作《文城》后,发了一条微博:“这依然是本讲述活着的小说,讲述如何让自己活下去,如何让他人活下去,如何命轻如纸却要承受生命之重地活下去。我跟余华老师说,在阅读时我受到了震撼,甚至是惊吓,他笑着不置可否,但我没告诉他,我也被其中的温情感动不已,甚至想去查找这些虚构人物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