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琳·麦卡洛
对不少喜爱阅读国外文学的读者来说,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是一个难忘的回忆。这本书 自 1977年问世以后,全球销量逾三千万册,被广泛誉为“澳大 利 亚 的《飘》”。它还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是整个20世纪80年代最佳畅销书之一,一直有读者请求作者写续作。
在中国,这部作品也广有知音。在我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之前,市场上流行着《荆棘鸟》好几种译本。上世纪90年代译林出版社为满足读者要求正式独家引进《荆棘鸟》,二十多年来长销不衰,连年重印,深受欢迎 。 2021年,拥有独家版权的译林出版社,又推出全新修订译文,使之更加准确精炼并符合当下读者的语言习惯。著名装帧设计家朱赢椿经过数月酝酿,全新设计了封面。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
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帕迪·克利里应无儿无女的老姐姐贵夫人玛丽·卡森之召,携妻子菲奥娜和七个子女从新西兰迁居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牧羊场,到克利里唯一幸存的孙辈、才华横溢的演员朱丝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其中最主要的是梅吉与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有人认为考琳·麦卡洛“将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浓缩进了一本杰出的书里”。她试图通过克利里家的人世沧桑和情感经历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荆棘鸟》里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也使读者获得人物所处环境的人文地理知识,感受到浓浓的澳大利亚风情。让人深深体会到不仅作品里的人物,就连那片土地也是奇特的。
豆瓣读者这样发表自己的读后感,“爱绝不是占有,而是尊重,舍己,等待,持守,祝福。爱是完全接纳,而不是按己意去塑造对方。”“耐心是一种极高的品质,这本书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具备了这种品质。等待着、埋藏着,暗地里骄傲着,为自己,为爱情,也为艰难的世事强加在自己身上的重担反抗着。”
作者考琳·麦卡洛(1937 年 -2015年),出生于澳大利亚,从童年起便酷爱阅读,对文学和历史兴趣浓厚。她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医科学生,以优等荣誉学位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时,已显露出在神经生理学方面的特长。她后来获得了儿童健康研究所(伦敦)硕士学位,继而领导美国纽黑文耶鲁医学院神经学系研究实验室的技术工作。在业余时间,她以写作自娱自乐。《荆棘鸟》的出版及畅销改变了她的人生,让她走上专职作家之路。
《荆棘鸟》之后,考琳·麦卡洛写出大量作品,题材广泛。除了小说,她还写传记(如为新南威尔士州原州长罗登·卡特勒爵士作传)、散文或杂文(如著名的《我为什么反对安乐死?》),甚至音乐剧。而就小说本身来说,她也并非局限于一种类型,既有为她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广泛读者的《荆棘鸟》那样的家世小说,也有使她在学术界获得崇高声誉的《罗马主人》那样的历史小说,还有《密萨龙基的淑女们》那样的言情小说,《第三个千年的纲领》那样的理念小说……但没有一本再创《荆棘鸟》当初的“神话”。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