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川渝两地人大协同立法保护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
  • ·“立法过程中,川渝人大联系次数多到数不清”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立法过程中,川渝人大联系次数多到数不清”

揭秘《川渝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炉背后的故事

  作为四川与重庆开展的第一个协同立法项目,川渝两省市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于7月1日同步实施。
  “在条例起草的过程中,川渝两地人大的承办人留有彼此的联络方式,除了电话联络外,也会通过微信和QQ群沟通交流,次数多得数不清,很频繁。”
  “第一次和重庆人大跨省市的协同立法合作,就像组成了一个更大的立法班子。”
  “川渝两地的市场环境本身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使我们的合作很顺利,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优化两地营商环境,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
  7月21日,全程参与《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起草工作的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规处相关负责人张学美,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讲述《条例》起草、调研、论证过程时,感触良多。

促进四川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年多来,川渝两地持续深化工作落实、共建经济圈,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2018年6月,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在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的要求后,省人大常委会将其列为《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一类项目。
  《条例》作为四川与重庆开展的第一个立法协同项目,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也是全面落实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同时,《条例》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和四川省好的经验做法固定下来,对于引领、规范和促进四川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面推动四川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立法班子线上线下思想碰撞

  “就像组成了一个更大的立法工作班子一样。”张学美以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与重庆人大协作起草《条例》的过程,“双方人大成立了工作专班后,就开始加强了在起草、调研、论证等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
  用张学美的话来说,双方沟通的次数“多到数不清”。除了电话联络,川渝两地法制委、法工委的工作人员也建立了微信和QQ群,以便进行即时交流。
  除了“经常沟通”,两地人大工作人员还会“阶段性开会”,进行线下的“思想碰撞”。2020年8月、2021年2月,双方在成都、重庆分别召开了营商环境协同立法工作座谈会和营商环境协同立法工作研讨会。

川渝立法目标一致各有特色

  张学美介绍,川渝两省市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既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这次和重庆人大的合作很顺利,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有着一致的目标,也就是优化两地营商环境、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具体到条例细节上,张学美说:“重庆市被纳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备选城市,国家层面给予了多项改革试点和授权,因为这些原因,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条例中,关于破产和司法方面的内容,会比我省的《条例》更深更细一些。同时,我省《条例》将实践中一些很好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规,比如‘好差评’制度,以及建立‘天府通办’掌上服务平台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曹笑 见习记者 杨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