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督促调整营业时间 每日上门清运垃圾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移交四川的第十一批信访件已办结85件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向我省移交第二十一批信访件234件
  • ·“科学是好玩的,科学是有趣的”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科学是好玩的,科学是有趣的”

2021年全国科普日,记者专访四川科技馆两位科普讲解员

杨阳在科普活动中给孩子们作讲解。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实习生 姜曦悦 彭欣怡

  9月11日-17日,2021年全国科普日火热进行中。16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四川科技馆两位科普讲解员,来看看她们是如何宣讲科学知识的。

90后科学辅导员
努力让科普变得简单有趣

  2018年,带着对科普工作的好奇,90后女孩杨阳从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来到四川科技馆,开始了一名科学辅导员的进阶之路。
  “以前觉得,科普工作有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从事这行以后,才发现科普工作不仅幽默有趣,还很接地气。”杨阳说,作为一名科学辅导员,她平常主要的工作就是讲解科普知识、展示科学实验以及创作科普剧等。
  由于科普工作主要面向青少年,如何让科普变得生动、有趣,成了杨阳最关心的话题,“所以,我们经常要讲一些浅显易懂又比较有趣的科学原理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需要“烧脑”的是,一些科学实验听起来很简单,但背后的创作过程却很复杂。有时,为了准备一个科学实验,杨阳需要提前根据展品去寻找它的科学原理,特别是要想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故事,并通过一些有趣的点把这些科学原理讲出来。杨阳说,为了让准备的讲解达到预期的效果,她会在网上看一些热门的短视频,再与科普工作结合起来,然后给同龄段的小朋友先讲一讲,看他们的反馈后再融入到工作中,“一般需要半个月左右。”
  除了在四川科技馆做好科普工作外,有时她也会跟着“流动科技馆”去到偏远地区,给那里的孩子们讲解科学知识。
  有一次,杨阳跟着“流动科技馆”去到遂宁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虽然当时带去的都是小展品,但孩子们的反应还是让她很触动。
  “当看到科学展品和科学实验来到他们身边时,孩子们激动的表情、求知的眼神,让人印象深刻。”杨阳说,在他们身上,她感受到了科学的巨大魅力,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杨阳看来,科普工作不应该局限在科技馆内,还需要有更多的尝试,比如通过“馆校合作”的方式,让更多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普的魅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科普剧、科普秀、手工课程等,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科学体验。

15年科普工作者
观众要学会发现科学的乐趣

  张晶也是四川科技馆的一名科学辅导员,除了接待服务、客户讲解这些工作以外,还负责班组的日常管理工作。2006年张晶来到科技馆,到今年已经15年了。
  当谈起为何从事科普工作,张晶解释道:“当时想法比较简单,自己比较喜欢解说这类工作,觉得科技馆是一个能够发挥我长项的工作平台,所以就来了。”最初,张晶主要负责如开馆策划之类的幕后工作,身边的亲戚朋友对她的工作充满了好奇,张晶便借此机会,向身边的人介绍科技馆在科普宣传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传统理解中,科学是枯燥无味的。但在张晶的眼中,科技馆让科学变得更有趣。“这些科技展品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那些游乐场的玩具是不一样的。科技馆中的展品背后都包含了一些科学现象,很有趣也很有意思,等待我们去发掘、去了解它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张晶说:“我们那时的口头禅是:科学是好玩的,科学是有趣的。希望大家在好玩有趣的过程中走近科学、了解科学。”
  张晶在介绍记忆合金的魔力水车、富有四川特色的变脸机器人、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等科技展品时,都希望观众能够参与进来、一起互动。“不仅要看,还要动手、动脑,可以说它是多位一体的,观众要自己去发现、去感受。这也是科技馆能够吸引众多市民的独特之处。”
  展品要不断满足观众需求,是需要不断进步与提升的,不管是从设计理念还是科普知识来看,“这些科学知识要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张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