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四川-
A6四川
  • ·支持建设三星堆等高水平遗址博物馆
  • ·居民手写100份春联 愿防疫人员“四季平安”
  • ·川渝黔新生儿入户实现“跨省通办”
  • ·泸州龙马潭区多元培养 提升纪检干部履职能力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出炉

支持建设三星堆等高水平遗址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

  11月18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遗址博物馆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服务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支持建设殷墟、三星堆、汉长安城等10-15处高水平遗址博物馆。

已初步形成大遗址保护格局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古遗址、古墓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人类史、1万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是我国文物的重要类型。2005年,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共同印发了《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正式启动了大遗址保护工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的支持下,国家文物局连续制定实施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持续指导各地开展大遗址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展示利用、文化传承等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六片、四线、一圈”为核心、以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评定公布了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运河、丝绸之路和良渚、殷墟、老司城、元上都等7处大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遗址保护理念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其保护利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期间将新增10-1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规划》制定了加强大遗址考古工作、完善大遗址空间用途管制措施、深化理论制度研究与科技应用、实施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提升大遗址展示利用水平、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构建新时代大遗址保护利用新格局、创新大遗址保护利用体制机制等8项主要任务、14项重点工作,并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政策保障、加强队伍建设、严格督促落实等保障措施。
  该负责人表示,《规划》采用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方式,提出“十四五”期间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考核指标。如建设20处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完成100处重要大遗址基础信息采集,出版20-30部重要大遗址考古报告,进一步实现60-70处大遗址对外开放,新增10-1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支持建设殷墟、三星堆、汉长安城等10-15处高水平遗址博物馆等。同时,充分考虑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复杂性,仍然强调夯实基础、抓好示范案例,在考古研究、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方面提出定性要求,特别是针对预防性保护、权益分配、文物补偿、土地增减挂钩等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以鼓励和支持为主,倡导地方人民政府制度创新、试验和探索。《规划》聚焦现有政策红利,积极对接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研学教育等已有政策,力争实现政策优势最大化。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