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宽窄巷-
A16宽窄巷
  • ·成都皇城坝的流风遗躅(下)
  • ·成都草市街:火神庙藏“玲珑”园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成都草市街:火神庙藏“玲珑”园

成都市草市街火神庙。(资料图片)

  城市中的一条又一条街巷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基本特征。每一条街巷的名称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语言、地理、历史多侧面的综合。每一条街巷都是人们的家园,都是社会和时代的标志,是后人了解与研究这个城市的一面镜子,照鉴过去与未来。
  在成都众多的街巷中,有一条草市街,它实际上是北大街的南边一段,从酱园公所街口向南直到新华大道文武路口(即原来的成都旅馆所在地),都叫草市街。因为比较长,过去还曾经分为上草市街和下草市街。
  自古草市出“玲珑”。草市街曾有过一个很文雅的名字——玲珑街。这是因为草市街过去有一座三重大殿的火神庙,就在今天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病医院所在位置,庙后有一个花园名叫“小玲珑”,是仿著名的扬州小玲珑山馆而建,在成都的文人中名气不小。清人的《竹枝词》曾这样描述:“后来居上‘玲珑馆’,仿得扬州略剪裁。”因此有些文人就把草市街称为玲珑街,只是因为没有普及开来,所以未能取代草市街这个大众化的街名。
  除去这个“玲珑”街名,它的另一番精巧和细致,源于此地的建筑和人物。
  火神庙,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是为了祭祀火神、祈求免除火灾的庙宇。1893年,清代著名“掌墨师”(古时木结构房屋的设计师与工程负责人)刘图群在一年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规模宏大、前有商铺后有戏楼的火神庙。
  在老一辈成都人心目中,这个位于北门的火神庙很有名气。一来因为这里长期是成都东南西北四大米市之中的“北市”,是北半城很多市民买米的地方,也是一个大型的市场和游乐场所,里面的两面戏台可同时由两个戏班唱戏。著名作家巴金的故居,也在草市街附近,因此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遗憾的是,这座建筑精美的北门火神庙在建成32年之后,在一场火灾中被焚毁了。火神庙的精巧我们现在已无法看到,只能从老一辈成都人口中得到一些残存的记忆。
  不过,当年在火神庙前卖汤圆的小摊子却发展至今,这就是郭汤圆。郭汤圆由原籍中江的郭永发于1923年在北门火神庙前挑担经营,很快就以精工制作的汤圆受人喜爱。《锦城旧事竹枝词》称赞说:“火神庙前一小摊,油灯荧荧卖汤圆。炒成豆泥酥独好,名非浪得请详参。”
  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郭汤圆在北门火神庙对门(原来的北大街9号)开店营业,一直到改革开放后都未迁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