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 深度-
A8深度
  • ·“植物界的大熊猫”距瓣尾囊草在悬崖上重生
  • ·守护一株小草 开出全民参与生态保护之花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封面评论

守护一株小草 开出全民参与生态保护之花

  这个冬天,在绵阳江油武都水库内,抢救性移栽的距瓣尾囊草花开正盛。夏枯冬长,它是目前仅存于我国极个别地区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2010年,为了对它展开抢救性保护,投资30亿元的国家级水利枢纽工程延迟蓄水。随后,通过人工繁育到野化栽植,如今,在江油,它的种群数量从2026株恢复至4800余株,灭绝风险大大降低。
  悬崖之上,“野草”重生。保护距瓣尾囊草的10年,正是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的时期。当下,政府、学者都在努力探索,如何让生态文明思想可亲可感、可触可达,进入寻常百姓家,而距瓣尾囊草的保护经验或可提供借鉴。
  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群众力量。其中,青少年、农村居民更是全社会覆盖面最广、带动性最强的两个群体。回顾距瓣尾囊草的保护历程,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水库周边村民的深度参与。从迁地保护到人工育种,再到保护距瓣尾囊草不让无关人员靠近,毫无疑问,他们守护的是一株珍稀“小草”,开出的是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花”。
  这也体现着,最好、最鲜活的生态环境保护教程就在身边。在距瓣尾囊草被发现之初,面对工程项目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不少村民的观点还停留在“这么个草,暂时也没见有多大价值,淹了也没啥。”到如今,经过10年的保护后,周边村民不但能主动参与保护,更会将保护范围拓展到别的物种,例如动物、植物、环境保护等诸多层面。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不仅凝聚起保护美丽家园的信心,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值得注意的是,身边的这些物种保护例子,不仅是普及知识的课堂,也是沟通的桥梁。须知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尤其需要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因此,建立起群众和政府、学界之间的桥梁格外重要。抓住这些身边的例子开展公众科普教育,有助于让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更深的科学认知。青山绿水很珍贵,守护好身边的美丽更是一代人的责任。工业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何找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答案就在实践中。
  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大众的参与热情也是相互促进的。当前,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着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用好身边最鲜活的保护事例,可以带动更广泛的公众参与,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让公众和身边的生态环境保护“相遇”,进一步激发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兴趣,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挖掘出广大群众在环境保护中的潜力,推动形成全民环保意识,筑牢生态文明根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