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老家蒲江地区,把结婚戏称为“整酒”“接新人子”。以前还伴有“抢粑粑儿”的习俗。
我十岁那年,一个亲戚结婚,听说新人子长得很漂亮,更增添了众人一睹为快的兴趣。我们这些娃娃家哪会管你新娘漂亮不漂亮嘛,关心的只是抢粑粑儿。抬新人子的轿子还远在路上,一大早新郎倌家附近就围了不少人,等着看热闹,尤其是娃娃些,想到今天要抢粑粑儿吃,一个二个欢喜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盼了老半天,大家等得有点心焦扑烦时,终于听到有人喊:“哟喂!来了,来了,点炮!”火炮一响,只见挂了红的花轿闪悠闪悠地抬过来了。轿子一拢,新人子掀开轿帘,把粑粑儿一把一把地撒了出来,我们这群急不可耐的小孩,一窝蜂跟斗扑爬跑过去就开抢,有的边抢边吃,有的边抢边喊:“鸡公鸡婆叫,各人抢到各人要。”我有个兄弟一个都没抢到,顿时哭稀流了,我大娘看到后,马上赶过来打招呼:哭不得,人家在办喜事,不吉利。又说:抢得多的分点给他,喜事大家沾光,吃独食子的人谨防二天过不到独木桥!
蒲江地处山区,新人子出嫁,要走很远的山路,况且到了男家当天又有一系列婚庆活动,不一定有机会吃东西,所以上路必须准备一些干粮,那阵最常见的就是红糖麻饼之类。新娘在路上吃不完的饼饼,肯定不能带到男家,只能丢掉。轿子到了男家附近,往往会遇上有人故意“打麻烦”,挡在轿子前面要“买路钱”,把未吃完的“粑粑儿”丢出,不仅分散了这些人的注意力,还会掀起婚庆的热闹气氛。久而久之,这就成了当地人结亲的一种习俗,哪怕新人子在路上不吃干粮,也要准备一些“粑粑儿”来撒。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及婚庆活动的变化,老家结亲“抢粑粑儿”这种习俗也随之消失了。不过,现在有的人结婚还要向长辈送糕点(送粑粑儿),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怀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