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井研县研经镇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朱梁英: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简介
朱梁英,乐山市井研县研经镇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先后获得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5年感受:把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信任建立起来,就必须要在工作中多一些坚持和耐心。
未来期许:抓住乡村振兴契机,将王家沟村打造成一个乡风文明、环境优美、产业扎实的幸福乡村。
5月20日上午,乐山市井研县研经镇,在镇上刚开完会的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朱梁英听闻有村民要办事,立即骑着电瓶车赶回村委会。
“我回来咯!”朱梁英快步走进办公室,耐心地聆听村民们的诉求。“朱书记,有张申请表我不知道咋个填。”“朱书记,我也想整点水产养殖,但是资金紧张,想咨询一下有没有贷款政策。”
“她做事就是这么风风火火的,而且还有着一股子‘犟劲’。”朱梁英的搭档、王家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周付贵说,凭着这股子犟劲,她硬是将曾经一条水泥路都没有的贫困村,变成了山上是果园、山下是鱼塘,村组道路四通八达、山间农居错落有致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我今年39岁了,20岁时嫁到王家沟,当时是一名乡村医生。自此,王家沟就成了我的家乡。”朱梁英说,原来王家沟村不通硬化路,村民们卖粮食、蔬菜,都是在赶集时用背篓背到镇上卖,没人愿意到村里来投资、发展产业。
2010年,27岁的朱梁英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开了一次会议,讨论筹资修路的事。“那时村民对我们这个年轻的村委班子并不信任,对修路也不理解。但是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路修好。”凭着一股犟劲,朱梁英跑遍县上、镇上,和村组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人均筹资350元,并争取到政府项目补助的专项经费。
2011年3月,村里第一条公路开工建设。2个月后,长2.52公里、宽3.5米的村道修通了。2016年,在专项扶贫资金的帮助下,王家沟实现了硬化道路全覆盖。
村里能通上水泥路,是养猪大户汪格全多年的期盼:“因为以前没有硬化路,别人来收购我的猪儿每斤都要比其他村的少8角。路通了,农产品卖得起价了,干啥子都方便了。”
“路修好后,我就在想,怎么样才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朱梁英说。
代成刚,是从王家沟村走出去的村民。2016年,朱梁英带领村干部四处奔走,招商引资。她找到代成刚,劝说他返乡创业,回村发展水产,为王家沟的百姓摸索出一条致富路。
“当时看到朱书记头发乱蓬蓬的,声音沙哑,脸上晒脱了皮,我被她踏实肯干的劲头打动,带着家人返乡投资,发展了260亩水产养殖基地和250亩柑橘种植基地,紧跟着还吸引了6位新业主的加入。”代成刚说。
有了产业后的王家沟快速发展。2018年,村里实现山下有水产、山上有果园,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2347元提高到2.8万元,增加10倍,实现整村脱贫。
现在,王家沟村又开始探索积分制管理。积分由基础分、加分、扣减分三部分组成:每户村民可通过规范行为、培育良好家风、参加公益活动、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等获得奖励分。如有违反扣分标准的,则进行相应扣分。出现违纪违法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在积分制管理制度的激励下,王家沟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被激发出来,村民们对村里的大事小情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如今,该村家庭纠纷下降70%、邻里矛盾减少65%,村民参与公益活动达到500余人次,村内连续5年未发生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