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景换来了新“钱景”
严家弯湾小河湾。
5月的崇州,麦浪翻滚,满目金黄。在这里,不仅有诗画田园的好风光,也激荡着乡村振兴的铿锵鼓点,作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首提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转化实践正在崇州方兴未艾。
回溯过去五年发展,崇州通过生态载体溢价、生态产业开发、生态资本收益等模式,探索构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一批经典做法:以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为特色的道明竹艺村、拥有“川派盆景第一村”美誉的观胜严家弯湾、在朋友圈红极一时的网红打卡点——鲜道·幸福里……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是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现实路径。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试点过程中,崇州市围绕“优本底—估价值—拓路径—强支撑”这一主线,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努力使“绿水青山”颜值更高,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每逢周末,严家弯湾会迎来一批踏青郊游的游客,林木葱郁,绿水绕村,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置身于山水田园间。坐拥林盘资源,严家弯湾绿色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如何实现从普通村落向旅游景区的跨越式发展?
村落发展的核心在于对生态价值的转换。2016年,严家弯湾开启了林盘整治工作,村民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提升。“在2020年后,我们开始探索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崇州观胜镇镇长陈翔宇告诉记者。
生态资源如何衡量价值?在国内,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核算绿水青山的主要指标,能够衡量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和绩效。在此基础上,崇州探索建立了川西林盘GEP核算指标体系,为生态价值的实现提供量化标准。
通过川西林盘GEP核算体系,严家弯湾将核算成果作价475.2万元入股严家弯湾景区运营管理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占股48%,同时还打造了GEP生态品牌,推动文旅项目持续落地。
依托严家弯湾生态品牌效应,围绕生态文创、乡村旅游、盆景产业3大产业培育延伸,以生态价值撬动超5亿元企业投资,兴建了“路之·弯湾里”“路之·小河湾”等精品项目,打造了160亩沉浸式“又见稻香·亲子田园”,引进成都市重点项目“西蜀盆景园”。
如今,市民可以在严家弯湾体验芦苇荡划船、尝试微盆景制作以及传统布艺扎染等丰富的消费场景,还有严家弯湾林盘主题游、网红粉黛穿越打卡游、非遗传统手工体验游等6条生态旅游线路供游客选择。
“这些重点项目极大地丰富了严家弯湾的消费业态,更好地促进了农商文旅融合发展。”陈翔宇说。数据显示,2021年,严家弯湾接待游客超3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元,村集体收入超100万元。
崇州市地处龙门山黄金生态旅游带,不仅拥有大熊猫国家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地,还有8000余个大小不一的川西林盘散落其间。毫无疑问,这些宝贵的生态财富为崇州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
破题,从构建GEP核算体系开始。崇州市构建了由生态系统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文化价值3大类12项功能指标构成的核算指标体系,搭建起以“川西林盘乡村生态资源—利益相关主体—乡村生态产品”为核心脉络的乡村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系统框架,形成《川西林盘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等成果。
根据测算,崇州市9个主要林盘生态系统总价值约为1.3亿元,其中观胜镇严家弯湾、道明镇竹艺村两个林盘生态系统总值分别达到4106万元、3361万元,生态产品价值占比均超过70%。
试点,演绎出丰富的应用场景,也带动周边老百姓共同致富。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隆兴镇粟村林盘采取“重大项目+川西林盘”联结方式,探索“合作社+社会资本”合作共建模式,争取一个精品林盘催生一家规上服务业企业。目前,崇州已经培育出“幸福里”等15家林盘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年营收1.1亿元,给当地集体经济组织和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让乡村生态颜值最大程度转换为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正在演绎更多的幸福生活。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