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苏展
近年来电视剧贡献了许多引发社会热议的“渣爹恶母”:《都挺好》里的苏大强、《乔家儿女》中的乔爸、《安家》中的母亲潘贵雨、《欢乐颂》中樊胜美的妈妈……他们拖累子女、撒泼打诨、重男轻女,以极端的形象进入观众视野。戏剧张力烹饪出的鸡飞狗跳是收视率的常胜砝码,他们出道即“顶流”——角色出圈、演员翻红。但戏剧张力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从角色任务上说,他们推动剧情,触发其他角色充分展现人物性格;从角色意义上讲,他们赤裸裸地勾画出原生家庭中的晦暗面,将对家庭关系的讨论延伸到更现实更广阔的深度和维度;从演绎上讲,演员多是“老戏骨”,倪大红对苏大强的演绎堪称国产剧同类角色的天花板。但坏处也已经隐隐若现:“流量密码”招致同质化角色的复刻,极端的“套路”开始被滥用,大同小异的矛盾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需要意识到的是,父母形象从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大善走向自私自利,咄咄逼人的大恶都是对角色塑造的标签化。而大善大恶这两种人物性格都是以戏剧张力为托底,通过强情节吸引观众的角色固然可以收割一时的红利,但因易于模仿,也相对难以成为永恒的经典。
电视剧《人世间》中周家父母是让人心头一颤的角色。在闹猛的叙事里,他们不动声色、不紧不慢,淡化了戏剧张力,调和了烈火烹油,却丝毫不显乏味寡淡,反而以平静的力量抵达生活的本质,是寻常人家父母会有的样子。
火候恰到好处。在对父母类角色的塑造中,这种克制颇为难得。其中固然有老艺术家对表演的精准拿捏,也有年代剧本身的厚重感对角色的反哺,但尤见功力的是戏剧张力在剧情中的分寸感。分寸感是无需用跌宕起伏的剧情过度掌控观众的情绪,也不会因生活流的叙事节奏而折损艺术感染力。剧中周家父母的相濡以沫铺垫在绵密的细节里,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代入,习惯了他们的温情脉脉,以至于到同日离世那场戏,极具戏剧化的情节,却将观众的情绪合乎逻辑地推向顶点。戏剧张力藏在叙事中积蓄起惊涛骇浪的力量,在迸发的一刻,足以让人泪流满面又回味无穷。
当然《人世间》中周家父母的角色任务相对纯粹,无需承担推动剧情的作用,加上年代剧的大历史框架,人物线的复杂让戏剧张力有了调节的空间。这些是角色塑造过程中可遇而不可求的客观条件。无可否认的是,当前家庭剧对百姓生活的描摹大抵是热气腾腾的。家庭关系埋伏着种种矛盾和纠葛,通过内因外力,生出种种大悲大喜的情节。日常的琐碎在戏剧张力的作用下便成了汹涌如涛,父母的角色也涂上浓墨重彩。
快一步、慢一拍都是生活。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镜头下的家长里短就与戏剧性缘分颇浅。他无意在一段家庭关系中制造更多的矛盾和纠葛,无意用戏剧冲突推动剧情,他的高明在于对细节的巧妙设置。在《步履不停》里,一向乐观的母亲魔怔般地用双手去拢一只飞进家里的黄色蝴蝶,“冬天没有死亡的蝴蝶,在来年就会变成黄色”,她相信这是因为救人而在大海溺亡的长子——纵然他已死去十多年,母亲心中的伤痛依然没有抚平。睹物思人是生活的本真,这一幕,没有太强的戏剧性却让人泫然泪下。当然淡化戏剧性不是放弃戏剧张力,《如父如子》中两家孩子出生时在医院被抱错,《比海更深》中落魄的小说家事业惨淡,遭家人嫌弃,还默默跟踪妻儿……戏剧张力以一种内敛的方式藏在故事中。静水流深,是枝裕和用这种方式克制了过于激烈的场景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家庭的羁绊让观众温情脉脉,对于电影中那些底层边缘的、不成器的人物恨不起来。
恨不起来,这是一种高级的情感。真实的世界少有大善大恶之人,多的是有缺陷的平凡人。父母也是这些平凡人,有弱点、有情感羁绊,在角色塑造的过程中,如何带给我们不同层面的治愈,或许是这类角色可以有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