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张文海
现代人大多不知道纸捻(儿)是什么,它是过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引火小物件,功能与打火机、洋火(火柴)类似。但它比打火机、洋火低微,不过是用黄色草纸条斜搓成的筷子样纸卷而已。不用时,一大把装进帽筒中,要用时抽出一根在火种上点燃,只让它像香一样燃烧,用口一吹,便可点燃明火,随心所用。
巴金小说《秋》中写到觉新和他的三爸克明闲聊时,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克明埋下头,眼光无意地落在手里的水烟袋和纸捻子上,纸捻子还在冒烟,他便打开烟筒摸出烟丝来装上,吹燃纸捻子,呼噜呼噜地抽起水烟来。”
纸捻子,成都平原农村称纸捻(儿)。过去吸水烟有一套流程:先要从烟袋前面的烟筒里掏出烟丝装进后面的烟斗里,吹燃手中纸捻(儿),点燃烟丝,口衔弯曲的烟嘴开吸,烟经过底部的水呼噜呼噜过滤再进入口中,可减少尼古丁的危害,一口吸完后,抽出烟斗,吹掉烟锅巴,再重复如上程序。
吸一台烟,通常要重复十余次以上过程,用洋火(火柴)或打火机点水烟,都不如吹纸捻(儿)来得方便快捷,手还要近距离接近烟斗点烟,很不安全。
那时农村家庭煮饭引火,也多喜欢用纸捻(儿),经济只是一个方面,用洋火虽然也不贵,但洋火易受潮失效。这时取一根纸捻(儿),到邻居家引来火种,就不用担心肚儿唱“空城计”了。
纸捻(儿),有的地方称纸煤,也有的地方称纸媒,都有道理: 纸煤,是因它有煤的燃火功能; 纸媒,是因它是火与柴的媒介。而纸捻子或纸捻(儿),则强调制作过程和形状,捻,意为搓转,即用手搓转成的纸质条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