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把老乡们的期盼带到大会,把会议精神带回来
  • ·拓宽高职学历提升通道 加强专业学位硕博培养
  • ·履职为民 探索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新路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全国政协委员潘裕萍:

拓宽高职学历提升通道 加强专业学位硕博培养

潘裕萍

  

人物名片

  潘裕萍,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台联第十一届理事会会长

履新感言

  坚持系统观念,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高职教育“制造强国”国家重点建设计划,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
  “我关注的话题是如何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台联第十一届理事会会长潘裕萍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今年的建议与职业教育有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潘裕萍提到,当前我国已建成一大批示范型职业院校及实训基地,并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但要完成“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为此,她建议要坚持系统观念,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谈现状:
高职学生学历提升通道相对狭窄

  在调研走访中,潘裕萍发现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国家重点建设计划资助匮乏。“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所获资助很少。”
  同时,她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学历提升通道仍然较为狭窄。“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职业院校只能获得大中专文凭。”尽管各省相继出台了中职院校毕业生也可参加“三校生”高考,中职院校毕业生有机会就读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等政策,但一般高等院校招生比例相对太少。潘裕萍表示,这就导致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所培养的人才难以获得社会认可,职业教育被错误理解为“末流教育”。
  她还提到,在高职教育领域,领军型人才和人才称号同样欠缺。迄今为止,高等职业教育尚未推出“人才建设计划”。

谈建议:
建立高职“制造强国”国家重点建设计划

  基于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潘裕萍建议建立高职教育“制造强国”国家重点建设计划,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具体而言,可以参照“双一流”建设计划,根据高职院校评估结果,将职业教育院校划分为三个层次,依照职业教育院校层次划拨资助建设经费。
  其次,她建议拓宽高职学校在校生学历提升通道。具体来说,可以发展重点培养实践能力、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同时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
  此外,她还建议加强培养高等职业领军型人才和制定高等职业人才计划制度。相关部门均可推出与高等职业相关的人才计划项目,给予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相匹配的人才称号和待遇,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建设良性循环。积极落实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招聘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统筹规划各个行业技能大赛,鼓励相关人才参加并制定合理的奖励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大对职业院校参加有关技能大赛成绩突出毕业生的表彰奖励力度。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