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船山李仙根后人:
李仙根家族族谱中的《家训八则》。
爱党爱国 崇德向善
自尊 自强 自立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孝敬老人 严教子孙
敬老爱幼 互帮互助
妻贤夫安 母慈子孝
创业致富 勤俭持家
家庭以爱为根 生活以和为贵
勤恳做事 踏实做人
诚实守信 遵纪守法
以身作则 振兴中华
李仙根,著名书法家、外交名臣,遂宁船山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参加殿试成榜眼,他也是清代四川唯一榜眼,遂宁史上科第最高者。
300多年后,遂宁凤台村,李氏后人超过1500人。族人为兴教育贤,专门设立了教育基金奖励考上大学的人。自2013年有记录以来,村里10年走出32名大学生。
由省纪委监委机关、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活动,面向全省公开征集好家规及背后的故事。7月1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遂宁船山,了解这个书香世家的故事。
李氏宗祠位于遂宁市凤台村,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大门高悬“李家祠堂”匾额,两边是红底金字的木刻对联“福报千家满堂春,德泽万世一脉承”。大门后,照壁上刻着一个大大的“孝”字。
走进祠堂,左右两边均为厢房,往里是办公室,放眼望去,李实(李仙根父亲,进士,语言学家)介绍、清代四川唯一榜眼李仙根简介,李家历史渊源,李氏各支字派,家风家训等资料,遍布墙上。
李仙根为一代书法家,“日书径二尺字,观者惊为神”。清代大臣陈廷敬以“千古风流让蜀人”称赞李仙根书法艺术在朝中的影响力。李仙根亦为一代外交名臣,曾于1668年到1669年间奉使安南,终平靖边事,纂《安南使事纪要》归。康熙三年(1664年)进士第一严我斯赞之曰“呜呼!男儿何必致身通显万里求封侯,如君赫赫垂千秋”。
“人生德业孝友为先,历来世家大族无不注重于斯”,在石印的家谱中,家训八则,孝字为先。
谈起家族家训家风,李家四代人口中离不开一个“孝”字。
“我们家族联谊会李遐义会长,今年74岁了,还每天照顾98岁的老母亲。”李氏后人李靖说,老一辈的所作所为、言传身教,给年轻人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话毕,李靖转过身,指着身旁的叔辈李绍勇说,李绍勇家中父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两兄弟对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擦拭身体,从无怨言。
身边孝顺的事迹数不胜数,对李家人而言,“孝”字在大家心中根深蒂固,已融入血脉之中。
1671年,李仙根以侍讲学士身份受命为清代首批经筵讲官。同年,受命为康熙朝日讲官,并成为清代第一批起居注官,为康熙近臣、一代帝师。
百年大计,教育当先。
为秉承“敬教重贤”的祖训,体现千支同宗、万脉同源之精神,加强李氏宗亲团结互助,培养更多的李氏人才,李氏家族联谊会商定后,设立凤台坝李氏宗族教育基金会,任务是奖励本族优秀学子、扶助本族特困学子完成大学学业,凡凤台坝李氏族人均可自愿参与基金捐赠,捐赠数额以100元为起点,上不封顶。
李岚岚是“家族奖学金”的获得人之一,2018年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今年8月4日即将前往香港中文大学读研究生,进入新的学习旅程。
“从我记事以来,深受家族崇学重教的影响。爷爷在艰苦岁月里坚持用学习改变命运,1963年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李岚岚说,爷爷现在还能给他们讲几句俄语,“常常念叨我的学业,告诫我不忘祖训,终身学习。”
“据统计,自2013年有记录以来,村里10年走出了32名大学生。通过苦读,培养人才,也是对家风传承的主要内容。”族人李遐义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