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我的家乡广东潮汕地区有“打米方”之俗,源于一种叫“米方”的喜糖。打米方即爆出米花,做成一种方块的糖。
《诗经·大雅·绵篇》曰:“周原膴(wǔ)膴,菫荼如饴。〈注〉饴,饧也。孔氏曰乾糖也。”《天工开物·饴饧》曰:“凡饴饧,稻麦黍粟皆可为之。”这也来自我国古代糖食传统。潮汕俗语“山家神唔北(识)糖米枋(方)”,山,指山内人;家神,指祖宗;“糖米枋”,爆米做成方正糖果。意思为没有见过世面、闹笑话,可见米方也为常见之物。
潮汕人家中有添丁的,一般要“打米方”,将“米方”分与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吃喜糖以示喜庆。《礼记·内则》曰:“子事父母,枣,栗,饴,蜜,以甘之。”接受喜糖的,也会回礼大桔(柑),表达大吉大利心意。
“米方”为潮汕的一种传统糖食,元宵前有专门的师傅走街串巷“打米方”。师傅有二三人,在巷口摆下黑乎乎的铁罐罐(传统爆米花机),架在铁架上,下有铁火炉,以及鼎、炉等做米方的工具,便有村人寻过来“打米方”。一般都为村人自家带米、花生米、糖、油、切条的柑皮、柴火等,由师傅加工制成“米方”,场面热闹。
米方,也有地方称米花,源于宋代。范成大撰的《吴郡志·卷二》记载:“食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米花,也为一味中药。《本草纲目》记载:“糯谷,爆米花以姜汁服,治噤口痢虚寒痢。”明代盛彧《米花》还有诗句:“吴下孛娄传旧俗,人间儿女卜清时。釜香云阵冲花瓣,火烈春声绕竹枝。翻笑绝粮惊雨粟,还疑煮豆泣然萁。一年休咎何须问?且醉樽前金屈卮。”可见米花由来已久。
米方,雪白亮泽,吃着酥、香、甜,配着喝工夫茶,甜而不腻,酥脆爽口。米方有喜,潮汕人婚嫁、生男孙等,都是打米方。这一块块米方,也是不少人童年的美食,有着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