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宽窄巷-
A12宽窄巷
  • ·那些花儿
  • ·一碗鱼片汤
  • ·时光里的草纸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一碗鱼片汤

  

□李磊

  周末晚上,我照常去看望半年前在特教学校认识的小弟弟,顺便给他温习功课。一进门,小弟弟的奶奶便迎上来,问我吃饭没有。我原本计划上完课再吃,也不算太迟。奶奶听完没说什么,走进厨房忙了起来。没过10分钟,厨房传来阵阵香气,我有点后悔,该吃点东西的。香气渐渐逼近,一抬头,原来是小朋友的奶奶端着一碗鱼片汤走进来,“小李,你先吃点东西,这是我煮的鱼片汤,这么晚不吃饭,怎么要得嘛。”放下碗筷,她便走出房间,门被轻轻地带上。我想拒绝这好意,却没能赶上她的脚步。
  现在该我专心享用这碗用酸菜熬制的鱼片汤了。
  小时候,最不喜欢吃的就是鱼。倒不是因为鱼刺的冗杂,而是因为那股无法避免的腥味。母亲喜欢以鱼会友,家里来客时,总是酸菜鱼、红烧鱼、水煮鱼轮番上阵。可不管怎样,那若有若无的鱼腥味总让我避之不及。
  一次,一位老家的远房亲戚前来做客,母亲照例以鱼招待,做了一道麻辣十足的水煮鱼。亲戚一边吃,一边感慨:“十多年前我们从乡里带来几斤鲫鱼,你给我们几个煮了一盆豆瓣鱼,香得嘞,我现在都没忘哩。”
  我在一旁不屑地说:“有啥好吃的嘛,还有腥味儿,我就最不喜欢吃鱼。”
  那位亲戚并不驳我,只是摇摇头,笑了笑,没再说一句话。余下的时间里,也只是沉默地吃着面前那盆水煮鱼,他几乎没有再吃其他菜。母亲在厨房里狠狠地看了我一眼。
  后来,不知怎的,我竟慢慢习惯了吃鱼。跟朋友外出旅游的那段日子,朋友问及饮食安排,我总不假思索地回道:“有鱼最好。”从昆明商场六楼的金汤鱼片,到洱海才村的炝锅鱼,再到大理古城的酸菜鱼。那几日,几乎天天都在吃鱼。喜欢和不喜欢一样执着。我不知道朋友是否喜欢吃鱼,每当我说,今天要不吃鱼吧?他总会笑着答应。可是,再喜欢吃鱼的人,天天吃鱼,也会腻呀。为此,我真得感谢他一路的陪伴与忍耐。我不知道这是否算作自私,但我为这样的成全而感动,更为这样的友谊而庆幸。彼此互相成全,互相尊重,或许这就是对友情最好的诠释。
  今天晚上的这碗鱼片汤口味是清淡的。几片青菜,几块蘑菇,还有一些自家腌制的酸菜,清爽可口。一扫而光之后,还意犹未尽。母亲以前在家里做鱼,端上桌后,总期待我能夹上几筷子。我回报的却是无视,执拗的拒绝。
  终于有一天,我从陌生的街道走过,一股熟悉的味道穿过楼道,直往鼻子里钻。像被箭击中一般,我没有缘由的伫立,半晌才回过神来,这就是我以前避之不及,现在却无比怀念的味道啊!
  七月盛夏,太阳照射下的大地一片空旷。我的眼睛不禁模糊起来,炽热的阳光还在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和我,我却不忍从那关于鱼的记忆中抽离。直到几个路过的老婆婆用疑惑的目光将我从回忆里拉出来,我才慌然逃离。
  那一刻,只有我知道,我的脚是被沉重的回忆注射了麻醉剂。
  待清醒过来,才发现,这不过是一个关于往昔的梦罢了。然而,却梦得如此真切。梦里,每天放学回家,都有做好饭菜的母亲在等着我推门而入……
  给小弟弟温习完功课后,我走出房间,小朋友一家人都在客厅看电视。见我出来,都起身向我道谢。开门的瞬间,我忽然想起了些什么,转身走到小朋友奶奶的身旁,对她说:“今天晚上谢谢您,给您添麻烦了。”她笑着向我点了点头。
  走出电梯,春天的风阵阵吹来,拂过身体,好不惬意。这是春风沉醉的夜晚。北湖宾馆旁的一株樱花树,热闹依旧,夜色中满城春意向我袭来……
  那晚,让我感到温暖的不仅仅是那碗冒着热气的鱼片汤,而是她那细致的举动——将门轻轻地关上。不打扰,不多言,给了一个年轻人最大的从容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