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特别报道-
A9特别报道
  • ·走进大巴山南麓 寻觅荔枝古道遗存
  • ·融入血液中的乡情 让荔枝道上的美好代代相传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记者手记

融入血液中的乡情 让荔枝道上的美好代代相传

  寻路蜀道,既是对古蜀道的一次梳理,也是去打捞那些遗失在古蜀道上的美好、散落在风尘里的故事,更是对古蜀道的开发保护利用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在此次“寻路蜀道”大型人文采访活动中,我有幸和同事一起深入巴山深处,翻山越岭,寻访荔枝道。
  荔枝道在达州境内的马渡关镇和鹰背镇,尚有几段保存较为完好。它们是经过岁月洗礼留下来的“幸运儿”,也是我们此次寻访的目标。
  寻访过程中,通过一位“土专家”的讲述,让我对荔枝道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这位“土专家”就是苟在江,达州万源市鹰背镇的退休教师,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小对有关古道的事和物耳濡目染。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民俗文化爱好者,愿意去发掘、记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因此,他当仁不让地成为我们在鹰背镇寻访过程中的向导。
  通过苟在江的讲述,我们知道了饮马槽、拦马墙、荔枝庙、三步两洞桥等古道上的专属名词;通过他的讲述,我们还知道了荔枝道上的很多故事传说。
  有些传说,我们可能无法完全考证真假,但从这些传说中,我们依然能嗅到历史的气息。那时那刻,我们只需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和记录者。如果有可能,再去做一个“苟在江”式的讲述者和传承者。
  苟在江的讲述,热烈而真挚,饱含着对古道的深情,以及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融入血液中的乡情,让那些古道上的美好在他口中传递下去。
  我相信,在每一条古道上,都有“苟在江”这样的土专家,他们年复一年,不计回报,带着天生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把自己与古道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古道能遇见他们,是古道的幸运,也是文化的幸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