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71.9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总额102万亿元……
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国有资产公布最新“家底”。
报告公布了截至2023年底各类国有资产的总体情况: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71.9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总额102万亿元;国有金融资本权益总额30.6万亿元,对应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45.1万亿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64.2万亿元、净资产51.4万亿元;国有土地总面积52371.4万公顷,全年水资源总量25782.5亿立方米。
除了公布国有资产“家底”情况,报告也呈现了资产管理和改革的新动向。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体系,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不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和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报告称,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金融资本服务保障能力,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
截至2023年:
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71.9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总额102万亿元
国有金融资本权益总额30.6万亿元,对应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45.1万亿元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64.2万亿元、净资产51.4万亿元
国有土地总面积52371.4万公顷,全年水资源总量25782.5亿立方米
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报告在肯定社会保险法实施成效基础上,建议从五方面推进新时代社会保险工作。
报告介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至2023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由1686元提高到3162元,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由82元提高到214元,失业保险金由707元提高到1814元,工伤保险月人均伤残津贴由1864元提高到4051元。职工医保住院政策内报销比例达80%以上,居民医保住院政策内报销比例达70%。
报告认为,依法推进新时代社会保险工作,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报告就下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法实施提出五方面建议,具体包括:稳步提高社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推动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坚持便民规范高效,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管好用好社会保险基金,不断提高基金安全和运营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持续提高社保工作法治化水平。
受国务院委托,教育部部长怀进鹏5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了全国超过50%的硕士和80%的博士,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任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增强。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启动“双一流”建设工作。综合高校办学条件、学科水平等情况,有关部门确定首轮14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465个“双一流”建设学科。第二轮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基础学科等国家急需领域加强布局,新增7所建设高校、41个建设学科。
布局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4个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16个学科交叉中心,布局32所高校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展现“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我国不断打造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高地。
此外,建设高校承担30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任务,牵头建设29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和首批国际组织、国别区域、国际传播三类联合研究院,建设近90%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报告指出,若干高校和学科逐步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高校和学科逐步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方阵加速形成,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美好期待,整体提升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针对下一步工作考虑,怀进鹏表示,将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构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打造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力量、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改革组织管理体系、提升资源配置和财务治理水平等方面推进“双一流”建设。
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5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
报告介绍,持续组织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等一批重点工程,科学保护沙化土地5.38亿亩,有效治理沙化土地1.18亿亩,“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2.41%提高到13.84%,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绿线”向西移动300公里。近10年北方地区春季严重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
我国强化科技创新,科技治沙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以水定绿,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干旱区广泛推广应用滴灌节水造林技术,较传统的浇灌节约用水近70%。选用推广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树种草种,科学配置林草植被。科学推广宁夏中卫沙坡头、甘肃民勤、内蒙古磴口、新疆柯柯牙、河北塞罕坝等治理模式。加快防沙治沙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压沙固沙机械、灌木平茬机械、无人机飞播等得到广泛应用。
报告还显示,坚持治沙和致富相结合,沙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各地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利用沙区独特资源,适度发展中药材、优质牧草、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产业,实现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黄土高原、燕山山地、新疆绿洲等地形成了一批林果、瓜果、木本油料等生产基地,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5%,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一半以上。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