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望江楼公园内拍摄开花的竹子。
望江楼公园内开花的竹子。
“开花了!这次错过真的再等60年。”近日,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官方账号罕见地发布了竹子开花的消息,引发不少市民关注。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对竹子都不陌生。但竹子开花,却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被观察到,竹子开花真的是60年一遇?竹子开的花到底长啥样?开花后竹子真的会死掉吗?3月21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去一探究竟。
从望江路出发,自南大门步入望江楼公园,沿着锦江朝东北方向而行,一路上茂密的竹子成为天然的“屏障”,隔绝了阳光的直射,透露出点点温和的光。
抬头仰望,就会发现河边的竹子顶端,伸出一条条如垂柳般的花枝,倒垂下来,点点花苞如同一个个微型的竹笋,像是将要盛放,又似即将枯萎。与其他花朵明艳娇美的模样相比,竹子花显得格外低调朴素,它们长在竹枝间,连缀着花苞样的节点,只有凑近了才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快来看,这些竹子开花了!”望江楼公园竹子开花的奇观也引得不少市民专门赶来围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竹子的花期很“神秘”,有的几十年开一次,有的甚至要等上百年。
据了解,望江楼公园共有500多种竹子,此次开花的有18丛梁山慈竹、1丛黄麻竹和3丛麻竹。这些开花的竹子主要分布在公园个苑、碧鸡坊、南大门、西大门等地。
“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结实,结实必枯死,实落又复生。”晋代戴凯之所著的《竹谱》中描述,竹子一生只开一次花,开花则往往意味着死亡。
“开花,结果,然后死掉,这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轮回和更替,对一株植物来说再普通不过。只是竹子的寿命相对这些植物来说寿命更长,把这个过程放大了很多倍而已。”植物科普作家、自然摄影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生态专委会委员天冬介绍,虽说一些竹子开花生命就走到了尽头,但这并不绝对,像慈竹等竹子在开花后依然可以存活。“斑竹在开花之后,竹杆和竹叶虽会枯死,但地下茎仍然活着,休养一阵子就能再出新笋。对于水竹、花竹和慈竹来说,开花更轻松——它们每年都会零零星星开点花,之后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天冬说。
竹子通常为无性繁殖,是一棵或是少数几棵竹子的地下茎上的茎节不断长芽(竹笋),并最终达到“独木成林”的规模。但当外界条件不利或母株即将死亡时,竹子便会进行有性繁殖,开花结籽,用种子的方式为自己留下“生命副本”,等到条件适合时,再重新长成一片新的竹林。
不仅如此,竹子间还有强大的“心电感应”,一棵开花后,往往会成片开花。因此,为了保证其他竹子的生长,望江楼公园工作人员计划在月底对开花的竹子进行统一维护。对于仍有存活可能的,工作人员会改善其生存环境。而对已经死去的,则会先砍去竹杆,再挖出竹蔸,最后补栽新竹,新来的“竹二代”预计将在2米高左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杨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