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极端天气为何“扎堆”?
4月14日,行人通过北京西单北大街和辟才胡同路口时,头发被大风吹乱。 新华社发
中央气象台14日18时发布大风蓝色预警,大风强度进一步减弱。此前,中央气象台已先后解除暴雨蓝色预警、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暴雪蓝色预警和沙尘暴蓝色预警。这意味着本轮冷空气带来的大风沙尘雨雪天气趋于结束。
本轮天气过程有多“极端”?极端天气为何“扎堆”出现?多种特殊天气带来哪些影响?记者进行了采访。
4月1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风橙色预警、暴雪蓝色预警、暴雨蓝色预警、沙尘暴蓝色预警和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11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极端大风天气过程。
“此次大风过程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影响范围广,辽宁、吉林等地的雨雪天气强度也为常年同期少见,沙尘天气更是今春以来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过程。”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说。
监测结果显示,此次大风过程8级以上阵风影响了超过3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影响超过6.1亿人;23个省份出现12级以上阵风,32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最大阵风突破4月历史极值,6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突破历史极值。
受大风影响,沙尘弥漫于43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最远传输至海南北部。其中,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局地出现沙尘暴或强沙尘暴。
内蒙古呼伦贝尔和兴安盟、黑龙江齐齐哈尔、吉林白山等地降暴雪或大暴雪,暴雪区域新增积雪深度10厘米至34厘米。
黄淮南部、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齐发。
本轮天气过程,多种特殊天气“扎堆”,大风、暴雪、暴雨、沙尘暴和强对流齐至。
这些特殊天气为何“扎堆”出现?张芳华和饶晓琴等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分析:
——极端大风。由非常强的冷高压和温带气旋共同作用造成,同时高空伴有强大的东北冷涡,其后部的强北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动量下传,加剧了地面大风。换句话说,相当于“居高临下”的冷空气“一泻千里”。
——暴雪。冷涡和气旋还为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等地的雨雪天气提供了良好的水汽、动力抬升及低温条件,使得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或雨夹雪,局地大暴雪。
——沙尘。极端大风导致沙尘天气强度大,达到强沙尘暴等级,在上游沙源区的起沙量非常可观;传输高度高,在高空强风作用下,沙尘气团移动速度快,沿偏北路径长驱直入传输到南方。
——雷暴。南方地区受南下冷空气和不稳定暖湿气流影响,11日至12日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局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3天,中东部地区的气温将快速回升,西安、郑州等城市最高气温将接近35℃。未来10天,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至3℃,其中江南西部、四川盆地等地显著偏高。同时,16日之后南方地区多降雨天气。19日起,将有冷空气自新疆开始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张芳华说,近期需重点关注气温显著回升可能导致部分地区森林草原火险升高,贵州东部、江南、华南等地局地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影响。
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气象部门将继续加强监测预警,强化递进式服务,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