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天下-
A9天下
  • ·神舟二十号将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
  • ·首上太空的涡虫有什么“特长”?
  • ·将组织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等试验
  • ·国际月球科研站,这样建!
  • ·神舟十九号乘组将于4月29日返回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首上太空的涡虫有什么“特长”?

科学家看上了它的再生能力

科研人员在对涡虫进行实验。图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4月23日举行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本次任务将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其中,涡虫首次上太空。涡虫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人类空间损伤等健康问题。那么什么是涡虫?它有哪些特点呢?

涡虫将首次上太空


  近日,在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进行涡虫上中国空间站前的准备工作。该科研团队已围绕涡虫开展近20年研究,为这次送涡虫上空间站积累了丰富经验。
  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教师甄辉说,这次上中国空间站的涡虫是经过无性繁殖的东亚三角涡虫。“我们选择将适合在涡虫芯片培养、比较小的涡虫送到太空。”
  涡虫具有超强的再生能力,有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一条不到两厘米长的涡虫切成279份,一周之后,每一段都能再生出一条新的涡虫,这种惊人的再生能力在动物界中极其罕见。
  同时,涡虫和人类基因组的相似度高达70%以上,因此研究涡虫对于人类细胞克服老化、延缓衰老等都有重要意义。
  “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把它切断后,大概7天至10天,它就能再生出来。但是什么在调控着这些干细胞增殖,使它又分化成各种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细胞,目前还不清楚。”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教授赵博生说。

48段涡虫将开展6天实验


  科研人员介绍,在中国空间站进行涡虫实验,就是要通过研究空间环境对涡虫再生过程的发生及生理形态的影响,来探寻空间复合环境影响修复再生的可能分子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空间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为未来太空医学的发展以及研究人类细胞老化和创伤修复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为了开展这次空间科学实验,山东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精心挑选了健康活泼且体形合适的涡虫进行切割,48段涡虫分别装入涡虫芯片并放入培养池,安放在恒温箱中,确保涡虫从地面到空间站的过程中处于适宜的环境。
  恒温箱进入中国空间站后,涡虫芯片实验盒将由航天员装载到生命生态实验柜的小型通用生物培养模块中,开展为期6天的实验。

实验将在“天地”同步展开


  同时,科研人员在地面实验室也设置了与中国空间站相同的实验环境,空间地面将同步开展实验。
  为期6天的涡虫在轨实验结束后,航天员会将涡虫芯片实验盒从小型通用生物培养模块中取出,待航天员带回地面。科研人员未来将通过分析,获得空间复合环境与地面环境涡虫再生过程中,关键时段的差异基因图谱。
  “涡虫实验标本从太空回到地面后,将和地面实验标本同时进行分析,看它们的蛋白质组学有没有变化。主要是找差异,看地球条件的再生和空间站中的再生,到底区别在哪里。”赵博生说。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