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天下-
A9天下
  • ·神舟二十号将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
  • ·首上太空的涡虫有什么“特长”?
  • ·将组织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等试验
  • ·国际月球科研站,这样建!
  • ·神舟十九号乘组将于4月29日返回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国际月球科研站,这样建!

——访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

  4月23日,国家航天局在上海组织召开国际月球科研站开发者会议,多国专家学者在会上探讨该科研站未来合作模式与协同发展路径。
  记者在会议现场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就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最新进展回应公众关切。
  问:国际月球科研站是如何规划的?答:国际月球科研站是由我国倡议发起、多国参与建设,位于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的综合科研设施。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展、可维护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具备地月往返、能源供应、中枢控制、通信导航、月面科考和地面支持等能力,持续开展科学探测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前沿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综合性科学和技术活动。
  问:目前建设进展如何?答: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计划分为两步,于2035年前完成基本型建设,2045年前完成拓展型建设。
  嫦娥七号、嫦娥八号都是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的内容,目前研制进展顺利。按照当前的研制和实施计划,国际月球科研站已有良好开端,后续会再与合作国家共同商量推进。
  目前我国与合作国家共同商议,确定了科学实验、资源开发等5大科学目标。实现这些科学目标,还需“地月往返”等相配套的技术验证。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