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8 要闻-
A8要闻
  • ·在云端重构工作与生活的边界
  • ·绘出一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85后”驻村书记手绘地图:

绘出一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驻村书记梁毅骑着摩托车穿梭在长春村各个角落。汪静 摄

  “小梁书记,你又来看我啊,欢迎你们来参观我的新家。”“五一”假期前夕,阳光正好,在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长春村,监测户冯焱珍站在新居门前,蜜色肌肤透着劳动红晕,大红衣服映得满院生辉。她笑容灿烂、大方热情地带着驻村队员们参观她的新房子。
  这位曾深陷困境的单亲妈妈,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脸上总是喜笑颜开。她的人生转折点标注在驻村书记梁毅的手绘地图上——那是用脚步丈量出的乡村振兴坐标系。
  在这张被摩挲得发亮的手绘地图上,1097户村民的住址路线、生活轨迹纤毫毕现。

一张乡村手绘地图


  在这张手绘地图上,冯焱珍家的坐标旁,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驻村工作队400多个日夜的帮扶轨迹:从脱贫户转为监测户的红色标记,送医送药的绿色箭头,就业帮扶的绿色批注,乃至自掏腰包帮扶的星形符号,构成一个立体帮扶模型。
  “去年这个时候,她家的堂屋还漏着雨。”梁毅的手指划过图纸,停在标注“冯炎珍”的坐标点上——如今那里已建起砖混结构的新居。
  这张诞生于导航盲区的特殊地图,藏着驻村干部梁毅的初心。为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他带着驻村队员用脚步校准电子地图的偏差,在图纸上重构乡村肌理。泥泞小径、废弃校舍、闲置猪场……10处被数字地图忽略的角落,被他用红笔圈成重点攻坚区域。
  记者在这张图纸上看到,长春村的每家每户、重要路段、重点企业、闲置土地等均被标识出来,还为各驻村队员详细划分了重点监测的对象,清晰明了,可以说是“一图通全局”。
  “全村1097户3637人,情况我都门清。”梁毅自豪地说。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为了早日熟悉村里的情况,和群众打成一片,来到长春村后,他不仅走遍了村里的各个角落,还带着队员们吃住在村里,对村里情况和每户人家的分布都了然于胸,画起“长春村地图”来,也是得心应手。

一张见证乡村振兴的地图


  手绘地图西南角,有一处特殊的地方,被红笔删除又写上了新的名字——猫粮加工坊。正是它,见证着产业破局的智慧。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来到长春村后,梁毅除了厘清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同时也把产业的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他将六处闲置资产上传云端,“云招商”引来23家企业考察。
  猫粮加工坊就是梁毅到村后“云招商”结出的果实。加工坊建成初期,100千伏安扩容到200千伏安的电力增容工程成了最大难题。他连夜绘制的电网改造示意图成为破冰利器——手绘图纸上跳动的数据曲线,让村民看见未来收益的实现。如今这个坐标点已化作产值引擎:年租金6.8万元,村民转型质检组长月入4000元。
  随着梁毅手指的方向在地图上游走,乡村振兴的密码渐次显现:废弃养猪场变身现代化养鸡场,闲置校舍孕育食用菌研发中心,连抛荒的坡地都标注着“170亩地49个棚招租”规划。图纸边缘的批注记录着创新路径:“土地流转+多元租赁+数字赋能”,这套组合拳让村集体收入同比激增35.7%,达到历史新高。
  2024年,长春村获得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实现了从图纸到现实的美丽蜕变。
  汪静 刘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