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11月起 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不用再跑车管所
  • ·成都轨道建设一年退围超80万平方米
  • ·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合龙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少围快退,还路于民

成都轨道建设一年退围超80万平方米

成都地铁10号线三期武侯祠站退围后。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2024年10月,成都公布首批63项堵点治理任务清单,一场延续至今的交通治堵工作正式开始。
  2025年10月14日,记者获悉,一年以来,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坚持“能少占则少占、能快退就快退”原则,逐站制定退围计划,提高施工效率,累计退围超过80万平方米,47个站点已全面拆围,72个站点实现阶段性退围,一环路南四段、府城大道、人民南路等重点干道交通明显改善。10月,成都轨道建设项目退围计划持续推进:在建的30号线一期将按计划退围17000余平方米,13号线一期计划将退围近4000平方米。

少围
动态打围减少施工占道

  今年10月,随着部分管线施工竣工,成都地铁13号线一期小南街站将迎来最后一期退围。家住小南街站附近的市民王女士说:“施工期间通行确实受到影响,但看着围挡一点点拆掉,越来越期待了!”目前,该站已完成所有土建工程施工及机电装修施工,正在进行市政管线与道路的恢复施工。
  小南街站位于青羊区小南街与锦里西路交叉口北侧,周边居民区密集、人流车流量大、老旧管线密如蛛网,施工难度极高。
  成都轨道建设公司13号线一期相关负责人周博介绍:“成都轨道所有工地在开工前,都会会同主管部门制定动态打围方案,即根据施工进度,实施‘分阶段、分时段、分区域’打围——先围一小块区域施工,完成后立即恢复道路,再转战下一块区域,避免‘一围到底’。”
  “每一块围挡的设置,都是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能少占就少占。最极限的时候,围挡距离龙门吊仅有10厘米。”周博回忆。13号线一期华西坝站为保障交通,采用半盖挖法施工,最大限度缩小打围面积。
  成都轨道建设公司项目管理二中心副主任张婷婷介绍:“最窄处围挡距作业区仅50厘米,仅容一人通过。”一年来,成都轨道建设团队实地踏勘重点路段、易堵路段,不断优化工程方案及施工组织,采用动态打围方式,有效减少施工占道影响交通的时间,缩小占用车道范围,保障了城市道路通行顺畅。

微调
一年精细调整围挡数千次

  小南街站施工区域紧邻着数十个小区和商铺,几乎每一个门口都有“专属通道”。
  站点附近商铺老板李女士说:“之前担心施工会影响我们生意,没想到围挡一直在小范围变动,不管围哪总能留个口子让顾客进出店铺。”
  为了保障市民的“回家路”“生意路”畅通,建设团队实施了日常精细化管理和保障。周博介绍:“精细化的治理模式,就像用绣花针功夫为交通‘打补丁’,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从小处着手,减少占道范围,尽早还道于民。”
  成都地铁10号线三期武侯祠站,紧邻武侯祠、锦里等景点,日均来往游客上万人次,打围施工难度极大。自开工建设以来,建设团队四年间累计完成52次路口倒边、1003次围挡拆建,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交通的影响。
  一年来,通过强化日常精细管控,成都轨道建设团队累计完成围挡微调数千次,细致做好了交通易堵点的退围安排、人车分流与交通诱导,不断优化市民出行体验。

快退
一年72个站点阶段性退围

  “地铁建设围挡并非等工程全部完工才一次性拆除,而是每完成一个施工节点,就立即启动退围,‘零延迟’还路于民。”周博说。
  10号线三期红牌楼站地处武侯区佳灵路与二环高架交叉口,既是出城主干道,又紧邻红牌楼商圈,车流量极大。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优化施工工序,同步进行地下盾构隧道施工和地面出入口附属结构施工,两项工序完成后便立即退出部分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有效缩短了打围时间。
  30号线一期益州大道站在完成围护结构和盖板施工后,立即启动了第一期围挡拆除工作,恢复了近600平方米的区域。今年6月,C口完工后,又有近4000平方米实现退围,显著提升了益州大道沿线的通行效率。
  一年来,成都轨道建设团队会同主管部门,对轨道交通在建项目所涉及的中心城区交通性主干道、道路交叉口占道施工情况进行了逐一排查,结合工程实际,及时制定撤围、退围计划,已有47个站点全面拆围,72个站点实现阶段性退围。
  目前,成都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突破700公里,800米覆盖通勤比重达到34%,日均客运量达608.3万人次。便捷的轨道交通,正有效缓解道路拥堵,为市民带来更加便捷、舒适、高效的出行体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芮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