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仅24岁
成都路桥董事长林晓晴出生于1996年。图据成都路桥官网
A股市场,一群年轻的“掌舵者”正悄然改写企业治理的年龄边界。近日,成都路桥发布公告,1996年出生的董事长林晓晴连任,引发市场对“90后董事长”群体的广泛关注。该公司公开信息称,林晓晴在任职期间积极推动公司业务创新,尝试拓展新兴基建领域,以其年轻的视角和突破精神为成都路桥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成为她获得连任的原因之一。
记者通过同花顺iFinD统计发现,截至目前,A股市场中由“90后”担任董事长的上市公司已有78家。其中最年轻的仅24岁,多数人已在家族企业中“接棒”,也有人凭借资本运作或创业成果跻身董事会。这批年轻企业家正在用新的思维、新的打法,试图在传统产业与新兴赛道之间找到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从地域分布来看,78名“90后董事长”覆盖全国23个省份。数据显示,地区经济活跃、民营企业密集的省份,成为年轻一代接班的主阵地。其中广东、浙江、江苏三省位列前三,分别有14位、11位和7位。四川有3位“90后董事长”,体现出区域民营经济的年轻化活力。
从行业来看,上述企业涉及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传媒、农林牧渔等多元领域。尽管部分企业仍处于传统制造业,但有不少已介入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成长赛道。
例如,1998年出生的史文玲,自接任春立医疗董事长以来,带领公司加大骨科植入物研发上的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财报显示其海外业绩大幅提升。神马电力的金书渊,从基层一路干到董事长,其注重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的结合,带领企业在电力设备领域不断创新,保持着核心竞争力。
不同于“接棒”,作为“创一代”的“90后”刘靖康,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捕捉到运动相机市场的潜力,作为创始人带领影石创新不断深耕,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众多运动爱好者的喜爱,企业市值也一路攀升。截至11月4日,影石创新市值已达1170亿元,位于这批企业的首位。
记者分析了78家企业的三季度财报,发现“重研发、强激励”是这批“90后董事长”的典型标签。这一策略,来源于他们接棒之初便面临的转型压力与竞争挑战。在经济增速放缓、技术迭代加速的环境下,其面临的考验丝毫不亚于父辈。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78家企业中有9家研发投入超1亿元,闻泰科技在杨沐带领下投入15.98亿元攻坚半导体技术,影石创新、春立医疗等持续保持高研发强度。
这种技术导向与新生代特质高度相关:他们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六成,近半数拥有海外留学经历,专业背景多聚焦计算机、金融等前沿领域。迪森股份董事长常远征更是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在激励机制上,多位“90后董事长”薪酬不菲。年薪超过100万元的有31家,闻泰科技杨沐年薪最高,达1112万元,影石创新刘靖康、大禹节水王浩宇两人也超过300万元。高薪背后,是对核心团队吸引与保留的重视。据了解,刘靖康通过高薪酬和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了一批行业内的顶尖人才加入影石创新,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林晓晴目前已持有公司42万股股份,个人发展与企业深度绑定。
然而,部分企业仍面临挑战。亿晶光电、曙光股份等企业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亏损超2亿元,部分企业单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超600%。“年轻董事长往往面临经验不足、资源整合难度大、家族企业内部阻力等问题,如何在‘守成’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是他们必须跨越的坎。”有业内人士指出。 据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