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6 人物-
E6人物
  • ·行走在“刀尖”上的核酸检验师
  • ·去掉“男”,就叫我刘护士吧!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疫情袭来,他挺身而出与新冠病毒近距离“过招”——

行走在“刀尖”上的核酸检验师

张中林与同事们在实验室中工作。

  成都突发新一轮疫情后,在郫都区人民医院PCR实验室中,核酸检测采样标本一批紧接一批地到来,30余名工作人员昼夜轮流值守岗位,24小时不间断连续运转,实验室平均每天满负荷完成3万余人次的检测。作为“离病毒最近的人”,PCR实验室里的每一名检验师都是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检验师张中林则是这些“尖兵”中的“钉子户”。

挺身而出减少进食提高效率

  核酸检测整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并要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以防出错。平均每人每天要拧标本采集管瓶盖4000多次,加完一批样本,手脱皮、颈椎和手臂酸疼难忍,但为了保证快速出具检测结果,张中林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PCR实验室的检测人员要完成数千份的样本检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防护服不必要的耗费,张中林的秘诀就是尽量减少进食喝水,这样可以不用上厕所,既节约防疫物资也节省了时间,但等到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他内层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让张中林在几次下班后出现了头晕眼花、手抽筋等症状,他却顾不上身体的疲劳。面对新冠病毒,作为一名党员,张中林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挺身而出。

义无反顾每一次都选择坚守

  “作为党员,这个时候就要冲得上去!”此次成都市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后,张中林把家安在了科室,为了工作随叫随到。
  核酸检测不同于其他检验项目,从灭活到核酸提取、扩增,再到检测分析、出报告,每一分每一秒,检验师们都在不停地工作,不仅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还要时刻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无论是去年年初的疫情,还是岁末的“保卫战”,张中林都坚守在PCR实验室,熟练地掌握了核酸检测的所有流程,这次也不例外。他第一时间申请放弃休息,自愿加班,穿上防护服便一心专注于一个又一个的检测试管,即使衣服早已湿透、护目镜布满水珠,他和“核酸检测小分队”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诊断依据和技术支撑。
  正是因为有了像张中林这样的检验师,勇担使命,冲锋在前,用专业的技术和顽强的斗志昼夜不停地与病毒近距离地“过招”,才确保了迅速准确地出具核酸检测结果,为精准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张丽 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