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6 人物-
E6人物
  • ·行走在“刀尖”上的核酸检验师
  • ·去掉“男”,就叫我刘护士吧!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双流区“最美护士”刘建康一直有个心愿——

去掉“男”,就叫我刘护士吧!

刘建康(左)介绍自己的工作心得。

  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有一位“男”丁格尔,他是医院手术室的护士,名叫刘建康。因平时工作认真,乐于帮助同事,成了医院的“团宠”,还荣获了双流区“最美护士”荣誉称号。
  这位出生于1989年的帅小伙,在女性医护人员居多的妇幼保健院工作,还是一名优秀的手术室护士,确实不多见。11月16日,他向记者道出了原委:“很多人都不理解我选择护士这个行业,但在参与耗时较长的大型手术时,其实男性的体力、耐力更好。”

梦想
儿时体弱常进医院
医务工作者成偶像

  父母年近40岁时生了刘建康,因出生后体质薄弱,进出医院成了“家常便饭”。正因如此,刘建康从小就对戴着“燕尾帽”的护士们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尊敬,每次看着护士姐姐把针管向上举起慢慢排出空气时,都觉得这姿势简直“帅爆了”。于是,长大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梦想,在他很小时就在心里埋下了种子。
  2008年,刘建康经历了第一次高考,他毅然填报了麻醉医学专业,但因没达到分数线,梦想破灭了。那时,不论是父母还是朋友,都劝他另换专业,但刘建康不愿放弃初心,选择了复读重考。第二年,他如愿以偿收到了泸州医学院护理系的录取通知书。“距离高考过去12年了,我其实一直有个心结。在我第二年填报高考志愿时,父母坚持让我填报金融类专业,但我第一志愿填报的是护理系,他们到现在都还不知情,一直以为我是因为分数没达到才读的护理专业。”刘建康说,好在自己9年来,工作表现还算优异,这才减轻了欺瞒父母的愧疚感。

波折
“男”丁格尔入职场
患者、家属“不待见”

  2013年,大学毕业后的刘建康被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相中”。本以为自己经过大学和实习的淬炼,面对当大众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男护士时,早已练就了可以置若罔闻的“神功”。没想到,现实再次给他“上了一课”!
  “你一个男护士去手术室不合适吧?那我老婆不是被你看完了?”“刘护士,一会儿能不能换个女护士来给我儿媳进行哺乳指导哦?她说你是男的,不方便。”“这里是妇幼保健院,几乎都是女同志,为啥要用男护士?不太好吧!”……初入医院时,病人和家属不愿让男护士介入的尴尬场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我每天都忙于和病人及家属解释我的工作性质,很累!甚至那时我都陷入自我怀疑了,自己到底该不该成为一名护士。”刘建康说,最艰难的时候,多亏院领导和同事经常开导自己,“大家经常宽慰我,医学是不分性别的,在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急诊室等对体力要求较高的科室工作时,心肺复苏、按压等工作都需要力量作为支撑。同时,科室还有许多精密仪器需要调试,这时候精力和耐力都更持久的男护士反而是更具优势的!”这些暖心的鼓励支撑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患者的质疑也坚定了他要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决心。

欣慰
工作认真细致负责
荣获“最美护士”称号

  以真心换真情,这是刘建康工作的准则。“上班一年后的一天,偶然听到一位之前拒绝过我的患者竟然在向另一个患者推荐我。”刘建康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忍不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个阿姨劝别人不要因为我是男护士就有心理负担,还说我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细心温柔。听到这些时,我的眼泪真的绷不住了,就觉得应该做得更好,不辜负患者的期待。”
  作为医院少有的男护士,刘建康总是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工作9年来,他参与手术1000多台,参与抢救羊水栓塞、过敏性休克、子宫破裂、急性左心衰、产后出血等危重患者100余例,获得双流区“最美护士”和医院“优秀护士”荣誉称号,在2020年新冠疫情阻击战中荣获抗疫先进个人荣誉。
  现在,刘建康一直有个心愿,“希望大家提到护士这个职业时,不要去刻意区分性别,完全可以去掉‘男’,直接叫我刘护士!”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李思佳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