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6 家园-
E6家园
  • ·梅花香自苦寒来
  • ·春天“吃春”
  • ·春天的诗与远方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梅花香自苦寒来

  

□徐光惠

  离城区几公里外,有一处梅花基地。
  从冬天起,我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惠姐,快来,梅花开啦!”梅花基地女主人蒋二妹发来了消息。雨后初霁,站在半山腰俯瞰,远山逶迤,淡淡晨雾缥缈,白墙青瓦的农房,鸡、鸭悠闲踱步,偶尔传来几声狗吠,山脚下、田埂上、小道旁,红梅盛妆、白梅素裹,一片花的海洋,将春寒料峭的初春点燃,美丽清新的田园画卷映入眼帘,如同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梅枝开两朵,已觉春心动”。一朵朵花儿在枝桠上点染,开得无所顾忌,如少妇般风韵十足;半开未开的,似窈窕少女低眉含羞。红的如彩霞,白的似飘雪,相映成趣。阳光洒在枝头,迷了眼眸醉了心。
  梅园里梅香阵阵,人未走近,已闻其香。梅香绕过发梢,停在衣襟扑入怀里,整个村庄漫溢梅香。
  几棵柳枝梅吸引了我的目光,树不高,一根根酷似柳枝的枝条倒垂下来,长短不一,错落有致,细长的枝条上挂着花苞和一朵朵花儿,轻轻摇曳,韵味悠长。
  蜜蜂嗡嗡嘤嘤,在花蕊间吮吸着花蜜。
  有三两棵梅树急不可耐地提前开了,风吹过,花瓣簌簌飘飞成雨,落英缤纷诗情画意。
  “妈妈,这是什么花?真漂亮!”一个小女孩歪头问道。
  “这是梅花,花开了,春天就来啦!”母亲说。“噢,梅花开啦!春天来啰!”小女孩连蹦带跳。
  不远处,齐人高的红梅灼灼绽放,一团团、一簇簇,似熊熊燃烧的火焰,一眼望过去红彤彤一片,染红了半边天,美不胜收。
  几个年轻女孩拍着短视频,青春活力逼人。阿姨们靠着梅花打卡留念。孩子们在梅花树下跑来跑去,笑声震落了开盛的花瓣。
  数千盆景品种繁多、造型奇特,还有多色珍稀梅花,姹紫嫣红,芬芳四溢,让人眼花缭乱,基地女主人蒋二妹正忙着直播带货。
  “梅花销售怎样?”“还不错,天天在地里转呢,看我一手的泥。”她说。
  “忙得过来吗?很辛苦吧?”“忙点累点没啥,这心里头踏实。”蒋二妹笑了,那笑像梅花一样动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没有努力和付出,怎么会有收获?
  梅花基地负责人老唐和妻子蒋二妹在种植梅花前,一直漂泊在外,这些年也攒下了点积蓄,但长年在外无法照顾家里,后来便回到了家乡。
  2016年,他们开始种植梅花。老唐勤奋好学、能吃苦,不懂就上网查、自学,认真摸索,渐渐掌握了种植、嫁接、打造盆景等技术,蒋二妹负责管理与销售,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经过几年的打拼,终于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2019年,镇上招商引资,老唐以此为契机,扩大规模落户镇上的黄桥村,建立起以梅花种植、育苗、盆景销售以及梅花文化体验的基地,种植面积1200余亩。
  基地刚建成时,一切从零开始发展困难重重,一度陷入“苦寒”境地。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老唐跑遍全国各地的梅花展、交流会,向同行老师请教。当地政府也给予了大力关心和扶持,修建了“芳香步道”、梅花主题观景台、盆景花台,派林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引进优质梅花品种。基地不断探索创新,改进技术,加强管理,并通过线上线下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赢得了回头客,生意越做越红火。
  如今,梅花基地逐渐发展壮大,拥有了上万粉丝,成为梅花稀有品种繁育基地,获得全国梅花展银、铜奖各一枚。基地还帮助周边农户代销农产品,带动村民增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路上不只有坦途,只要不放弃,勇敢迈过风雨坎坷,生命的春天便会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