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4 社区-
E4社区
  • ·创新乡村文旅融合 依托空置校园办研学
  • ·崇州全兴村奏响强村富民“协奏曲”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扎根新津的“新农人”

创新乡村文旅融合 依托空置校园办研学

戴超为青少年讲解农耕文化。

开展各类研学活动。

  “每次开班的第一堂课,都是由我来上,给孩子们讲述‘九莲·梦奇地’的前世今生,讲述观音寺的艺术价值,我很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很享受目前在乡村生活的状态。”近日,成都市新津区“九莲·梦奇地”研学基地创始人戴超说道。
  戴超是甘肃酒泉人,大学在成都就读,毕业后去北京北漂了六年,2020年,成都这个安逸的“第二故乡”又召唤回了他。他没有再做熟悉的投行工作,而是选择和合作伙伴们到乡村参与建设工作,因为他看到乡村大有潜力,先是尝试做电商卖农产品,然后换赛道做以乡村为载体的文旅融合。新津良好的乡村振兴发展前景吸引了他,特别是当他走进九莲山,这里雨雾蒙蒙飘逸如仙境,观音寺的晨钟暮鼓一响起,一下子击中了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几个字涌上心头,让在大城市里生活得太久的他瞬间失去了“抵抗力”。从此,他开启了自己的“半农半X”生活方式,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新津有了梨园雅舍和“九莲·梦奇地”两个项目,周一到周三在成都当“公司人”,周四以后在新津做“新农人”。
  “九莲·梦奇地”所在地紧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寺,前身为拥有百余年历史的九莲小学,天生具有发展艺术旅游与研学的优势条件。这里空置多年后,被戴超改造成为一个充满“诗和远方”的特色民宿,吸引着新津乃至成都市区以家庭出行为主的游客入住。戴超认为场地建设应该只占项目发展中的三成,另外七成是做好场地上的产品内容。项目启动后,便以研学教室、乡村民宿为载体,结合在地文化和研读乡村的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研学,包括自然教育、农耕食育、非遗文创和乡村棒球等课程。三年多来,已有7000多个家庭造访这里。
  戴超说最该感谢的,是新津对研学的大力支持。“新津对研学真的是全心全意支持啊!首先,顶层设计非常到位,研学主题做得厚实,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主题,相互之间有补充与延伸,客源可以相互打通、分享。新津每次组织外出招商,都会把研学机构带上。而且,新津对研学的支持,是真金白银的支持,‘九莲·梦奇地’获评首批区级示范基地后,政府奖励了20万元,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政府各个部门都非常关心研学项目的发展,非常务实地进行支持。”戴超告诉记者。
  戴超说,下一步他计划与村上成立合资公司,考虑进行整村成片发展,将以“九莲·梦奇地”为平台,围绕新津宝墩文化、农博农耕文化,担负起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面对未来,他信心满满:“现在的我很幸福,和一群想见的人相见,做一件想做的事。所以,我更要扎根新津,深耕乡村,做更多的业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人来打卡体验。”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玥林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