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7 基层实践-
E7基层实践
  • ·“银发力量”引领社区治理新风尚
  • ·打造共享空间 闲置场所变身微型村史馆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银发力量”引领社区治理新风尚

老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华西社区报记者 沈悦 受访者供图


  近日,成都市武侯区机投桥街道万寿桥社区“正雅”老党员工作室,以其创新的治理模式和显著的成效,成为社区治理领域关注的焦点。该工作室由一群退休老党员牵头成立,以“正其心、雅其形”为核心理念,通过“党建+生态+发展”的工作主线,将红色基因融入社区治理,打造出一幅“银发力量”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画卷。

组织架构创新
激活银发智慧

  据悉,“正雅”老党员工作室以“1室3站7团N项目”架构撬动社区潜能。原四川省党员教育中心主任鲜仕荃担任总牵头人,整合社区163名60岁以上老党员力量,组建“雅行”“雅绿”“雅爱”等7个特色功能团,覆盖拥军服务、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老党员们以工作室为主阵地,通过定期议事会、项目认领制,将经验智慧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具体方案。
  通过红星小站项目,“雅行”战旗团团长刘显清带领抗美援朝老兵们开展红色教育,打造退役军人家庭式服务平台,让“双拥”工作落地有声;针对社区生态治理,“雅绿”环卫团构建水质监测网络,通过“人工+智能”模式实现清水河水质显著改善,并创新设计雨水回收系统,年节水800余吨,让“绿水青山”理念具象为居民可感的生态福利;儿童友好空间则在“雅爱”关爱团的推动下,将自然教育与农耕实践结合,助力社区获评“成都市儿童友好社区”。

凝聚多方共识
构建治理共同体

  工作室注重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文化墙上镌刻的社区变迁史,让居民直观感受治理成效;“清绿万寿生活馆”的民情茶舍成为收集民意的前哨站,成立以来化解邻里矛盾48个、解决环保问题36个。老党员们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社区事务转化为居民自治的生动实践,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正雅”老党员工作室不仅是社区治理的实践平台,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载体。87岁高龄的刘显清坚持讲述红军故事,鲜仕荃带领智囊团策划党史微党课……老党员们用行动诠释“退休不褪色”的初心。工作室成立以来,已带动青年志愿者、居民骨干等多元力量参与,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万寿桥社区“正雅”老党员工作室的实践证明,“银发力量”是基层治理的宝贵财富。未来,工作室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探索更多创新项目,让老党员的智慧与热忱持续点亮社区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