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在川北方言中,“有使处”指人积极上进,有出息。
“这娃儿聪明勤快,有使处,这是门好亲事。”说起王家二娃,张家老两口赞许不已,同意了幺女的选择。
王二娃家与张家相距不远,坎上坎下的。自小,王二娃就聪明好学,手脚勤快。那年,王二娃初中毕业后,本打算继续攻读学业,但由于家里弟妹多,家庭负担重,为了供弟弟妹妹读书,王二娃含泪放下书本,跟着村里的“赶鸭队”,开始了“淘金生活”。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二娃赶着一大群小鸭子,沿河而上,逐水而居,风餐露宿。历时几个月,小鸭子从仪陇“赶”到数百里外的广元时,就成了肥美的成年鸭子,可以售卖了。
靠“赶鸭子”,王二娃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那是流行“胶卷”相机的年代,王二娃发现照相不仅活路轻巧,而且体面光鲜,于是决定“改行”,拜师学起了照相。由于脑壳灵光,聪明勤快,很快,他就得到了师傅的“真传”,练就了一手照相的好手艺,在县城开了家照相馆。
由于王二娃人缘好、手艺精、肯吃苦,照相馆的生意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意好了,王二娃就将在乡下的老婆和岳父岳母接了过来,帮着打理生意。经过十来年打拼,王二娃有了一定积蓄,于是扩大规模,花了十几万买了彩色相片扩印机,这下,他的生意更加火爆。
挣了钱后,王二娃在县城买房、买门面。生意好了,“三姑子”“四舅子”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找到王二娃“学技术”“搞创业”。
随着数码相机的逐渐普及,“胶卷”照相的时代走进了历史,王二娃除了开影楼外,随即转向装饰装修等多个领域。挣了钱的王二娃买了汽车,每年拉着岳父岳母天南海北旅游,张家老两口直呼王二娃有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