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浣花溪-
A12浣花溪
  • ·爷爷的药寮
  • ·父亲带我去“趁墟”
  • ·枕着蛙声入梦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父亲带我去“趁墟”

  

□钟春鹏

  我小时候在小乡村里生活,想买点生活必需品,得等到“趁墟”的日子。
  “趁墟”就是“赶集”,是我童年难得出村见世面的机会。各镇“趁墟”的日期都是固定的,良光镇的“墟日”是逢三六九日(即每月农历的初三、初六、初九),笪桥镇的“墟日”是逢二五八日,塘缀镇是逢一四七日,我们村到这三个镇的距离相去无几,时间又正好错开,只要我想去,父亲都会陪我去。
  因为日期固定,所以每家每户去“趁墟”都得瞅着日期出发,算作城市里所说的“逛街”了。我们的生活并不宽裕,每次出门前,父亲总会捏着省吃俭用省下来的百十元钱,骑着那辆二十八寸的凤凰牌自行车带着我去镇上。我可对逛街没什么兴趣,只是对镇里的雪糕情有独钟,每次去一定要吃。我们常去的是笪桥镇,因为道路相对比较好,骑车也不会那么累。
  “你要吃什么味道的,自己选哟。”每次父亲都会在同一家杂货店,和我说同样的一句话。
  我一定会飞奔过去,翻开雪糕柜拿出一支绿色的哈密瓜味的雪糕,是有葡萄干的那一种。我对着父亲笑问:“爸,你不吃吗?”
  父亲总会先慢悠悠地把手里的生抽酱油、花生油和纸巾按顺序整理好,笑着摇摇头。他静静地看着我任性地舔着雪糕,他是不喜欢吃,还是不舍得吃,我当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在墟镇上看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在叫卖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不绝于耳。逢年过节,“趁墟”是最热闹的,总能在市面上碰到隔壁老王、邻家大妈,父亲老远就和他们打招呼,再聊上好一会儿。
  “你又来趁墟啊?”
  “系(是)啊!”
  “你买了乜野(东西)呀?过年了要买只肥点的鸡哟。”
  “我仲(还)有几样‘嘢’(东西)要买,先走了。”
  ……
  那种热闹让我难以忘怀,如今,那个吃着雪糕的男孩长大了。
  仲夏到了,走在街上,五花八门的雪糕唤醒了久违的味蕾,我忍不住买下一支哈密瓜味的雪糕,味还是当年那个味,却找不到当年那种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