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10月底的一个周末,我开车路过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时发现,几个月前我在成都大运会“战斗过”的地方,全都搭起了天幕——放风筝、喝下午茶、打羽毛球、吃瓜子,非常的成都。从夏天的大运会到秋天的杭州亚运会,作为一名体育记者,这一年很难忘。
12年前的深圳大运会,一场中暑和感冒,成为我对深圳大运会最深刻的回忆。
12年后在家乡成都,我久违地看到了许多外国运动员,在成都大学后门的砂锅串串、在青龙湖旁的火锅店,喝着夜啤酒跳起“广场舞”,这大概就是青春专属的放肆。
同样难忘的还有杭州亚运会。13年前的广州亚运会,110米栏赛道上绝对的王者是刘翔,作为特派记者的我在广州见证了他三连冠。13年后,跨栏项目依然是田径场一大看点,只不过人气选手是刘翔的“粉丝”吴艳妮……
今年是我过的第16个记者节,非常庆幸和自豪可以一直在赛场,在最前线见证和记录。两次本土大运会、两次本土亚运会采访,最大的感悟是——我们逐渐从体育大国转变为体育强国:金牌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为失利者的鼓掌和欢呼,还有那些鬼灵精怪的现场背景音乐……这都体现了国人对体育精神、对体育赛事全新的认知——观看体育赛事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看着那些到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馆游泳的市民、在露天音乐公园跑步的人、在青龙湖刷绿道的年轻人,体验这些转变和改变,可能就是当体育记者最大的意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