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中有一杆老秤,称过悠然的光阴,也称过沉甸甸的爱与公平,将平凡的岁月酿成蜜。
我小时候,每逢年节,奶奶总会变魔术一般,搬出几个塑料袋,里面满满当当全是她的珍藏。彩色的水果硬糖、清新的大白兔奶糖、金黄的沙琪玛……在堂屋的四方桌上,堆出一座座花花绿绿的甜蜜小山。我们几个孩子兴奋地挤在桌子周围,焦急地伸着脖子,像一群等待喂食的雏燕。
“等我先分好,每个人都有!”奶奶嗔怪着拍开我的手,从墙上取下老秤,秤盘和秤砣泛着岁月的锈色,白色的秤星刻着回忆的甘美。像沙琪玛这样的大块糖果,奶奶习惯用秤分配。她轻轻地将沙琪玛放到秤盘里,再一点点挪动秤砣,确保每一份都一样重。这一刻,奶奶分配的不仅是糖果的重量,更是心意的平衡。
分水果时,奶奶也一样用心。记得有一次,邻居送来半筐水灵灵的桃子。奶奶趁着中午光线好,将它们搬到堂屋里,一个个仔细地挑拣。清甜的桃香四溢,馋得我们口水直流。看到被鸟儿啄过的桃子,奶奶心疼地笑了笑:“鸟儿可比人会挑!这颗肯定甜,我留着自己吃。”说完,她得意地皱皱鼻子,将桃子放到身前。而我手中的桃子,每个都光洁饱满,藏着奶奶无声的关爱。
遇到樱桃、李子这类小个头的水果,奶奶常常一边称一边念叨:“个头小的就多几个,个头大的就少几个。”每当这时,我们几个孩子总会头碰头凑成一圈,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挑选顺序。那短短几分钟的紧张与渴望,是我记忆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有时候,奶奶的公平也会“躲猫猫”。我大学放假回家,她总会神秘地捧出一堆水果零食,带着几分小傲娇说:“哎呀,别人送的我吃不完,你帮我吃了吧,不然就要坏了!”
在奶奶的言传身教之下,父亲也深受影响。父亲年轻时曾在外帮工,每次主人家送糖或水果,他都会带回来让我和堂姐妹平分,从不藏私。而大伯家买了苹果,却总是藏起来偷偷吃。母亲知道后,免不了数落父亲“穷大方”。父亲沉默了一会儿,憨憨一笑:“哎呀,多吃一口,也肥不了。我自己问心无愧就行,管别人做什么?”父亲把奶奶的教诲,活成他自己的坦荡与豁达。
如今,奶奶已远去,老秤也不知去向。每逢清明,我都会在口袋里放一颗大白兔奶糖,就像奶奶当年偷偷塞给我的那颗,那样轻,那样甜,似乎还残留着她掌心的温度。而那杆老秤,称过的不仅是糖果和水果,更是我心中那份永不褪色的爱与公平,成为我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