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辖区居民当主播
居民主播录节目。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2021年第五期《隆兴零距离》节目。”7月6日,成都成华区龙潭街道隆兴路社区精心打造的《隆兴零距离》新闻节目如期举行。这档由社区主办的新闻栏目,有着多个独特亮点:龙潭客家人当主播、播报全程使用客家方言、新闻紧紧围绕社区大小事务。据悉,该档新闻节目自2019年9月正式上线以来,已成为隆兴路社区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的重要形式,社区的客家居民们也已养成了通过这档节目来了解社区变化的习惯。
“我们的龙潭,风景秀丽,空气清新。随着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持续推进,居民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隆兴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石宪介绍说,近年来,隆兴路社区在龙潭街道的指导下一方面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一方面大力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繁荣社区文化,提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据了解,龙潭寺的本地人几乎都是客家人,客家人都讲客家方言,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在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龙潭街道对隆兴路社区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推广打造社区客家文化品牌。如何才能做到既能传承客家文化,又能展示自己的特色?石宪与社区工作人员们开始了“头脑风暴”。
“有不少居民平常跟我们说过,作为客家人对于客家语言的流失感到担忧。”石宪告诉记者,围绕辖区客家居民们的担忧,他们很快有了打造“社区客家电视台”的想法,并同时上线《隆兴零距离》客家话新闻节目,通过播报社区新闻以及一系列居民喜闻乐见的客家文化活动,来传承和弘扬传统客家文化。由此,隆兴路社区客家电视台应运而生。
“客家话与普通话有很大区别,很多发音不一样。”初期参与播报《隆兴零距离》的居民主播王正蓉回忆称,第一次拿到稿件时自己尝试用客家话念了一段,发现根本不能一次完整地念完,“许多书面语言,要提前转换成客家话,才能顺利地播报出来。”因此,在每次新闻开播前,当期的居民主播都需要提前进行稿件的语言转换训练,逐字逐句将新闻完整地用客家话“翻译”出来后再进行录制。
新闻节目录制初期,一切都在摸索阶段。为此,隆兴路社区工作人员几乎全员上阵,而手机成了最重要的设备。“我们都没接触过节目的拍摄剪辑,前几期的内容都靠手机完成。”石宪介绍说,社区工作人员化身首期节目的主播、节目录制的摄像师、后期的剪辑师、出镜的记者……大家都硬着头皮摸索前行,最终呈现出来了一档居民反响还不错的特色节目。
“张老师,我看到你的播报了,播得好哦!”“苏姐,你发挥得好,播得很稳。”经过前6期的录制与播出,《隆兴零距离》节目在辖区内得到了不少的关注,参与播报的居民也获得了大家的点赞。
“这个节目好,客家话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要认真去听,听完之后,对近段时间社区发生的大小事情也都了解了。”居民刘阿姨说,作为客家人,客家话是乡音更是乡愁,全家人已经养成了每期定时收看这档来自社区的特别节目,家里的小朋友也能从这个节目里学习客家话,客家文化得到了传承。
据了解,《隆兴零距离》客家新闻自播出后,收视率不断攀升,仅前6期,居民收看点击量就高达15000次,成功吸粉两千余人。为了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将客家文化、客家语言全面推广,隆兴路社区于2020年6年对该档节目进行了2.0版本的升级。
“我们用很少的经费,配合极好的创意团队,同时邀请专业的社会组织合作伙伴,一起联合升级我们这档节目。”石宪介绍说,现在的《隆兴零距离》画面更高清了、稿件更完整了、场地更专业了,居民的参与度也更高了。通过新闻节目的播出,越老越多的居民对社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与社区大小事务的热情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隆兴路社区客家新闻节目就是社区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社区文化品牌,激发社区活力的一次生动实践。”龙潭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隆兴路社区紧扣“传承客家文化”大主题,用新媒体手段留住辖区客家居民的“乡愁”,通过客家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居民们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居民参与小区自治的积极性显著提升,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变化。